0号柴油的低热值_0号柴油单位热值含碳量
1.长城哈弗市场保有量那么大1.5T和2.0T是加92还是95?
2.每吨煤燃烧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各有多少
3.如何测量碳排放量?
4.化石燃料详细资料大全
5.甲醇燃烧特性
6.燃烧一升柴油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不同的汽油含碳量不尽相同,商品汽油平均密度为0.72kg/l,含碳量为84%即每升汽油含碳为0.72*84%=0.6048kg,为50.4molC。因此可产生二氧化碳50.4mol。按照标准状况下每mol气体体积为22.4升计算,每升汽油平均可产生50.4*22.4=1128.96升。
目前汽车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和柴油。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汽车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石油逐渐匮乏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因此各种代用燃料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汽油是汽油机的燃料,汽油是石油制品,是100多种烃的混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碳(C)和氢(H)。碳的质量分数为85%-87%,氢的质量分数为13%-15%。
汽油在常温下为无色至淡**的易流动液体,很难溶解于水,易燃,馏程为30℃至220℃,低热值为43960kJ/kg。汽油最重要的理化性能是抗爆性,用辛烷值表示。
发动机代用燃料:
代用燃料发动机指使用代用燃料来替代汽油或柴油的发动机。目前国内开发使用的发动机代用燃料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甲醇、乙醇、生物质燃料、氢气以及二甲基醚等。
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价廉的民用燃料、化工原料和工业用燃料,我国的天然气丰富。
车用压缩天然气就是把经过“三脱”处理,脱水、脱重烃、脱酸性气体处理的天然气压缩到20MPa后存入特制的耐高压气瓶中,经过减压器减压后供发动机使用。
长城哈弗市场保有量那么大1.5T和2.0T是加92还是95?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区别?(3)变化与性质有什么区别?
二、探究空气中CO2含量及与CO2相关的问题:(1)怎样检验CO2?(2) 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三、药品的取用:(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液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四、物质的加热:(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五、药品和仪器的处理:(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硫磺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1)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2)空气污染指数和绿色化学的相关问题。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探究C、S、Fe的燃烧有关问题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集气瓶底为什么要放一些细沙或水?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5)C、S、P、Al、Fe、Mg、H2、CO、CH4、C2H5OH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六、催化剂: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七、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反应条件是什么?(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4)基本操作步骤是什么?
八、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什么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各举几个例。
九、氧化反应 氧化物
什么叫氧化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反应和氧化物。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1)发生的现象是什么?(2)可得出什么结论?(3)化学方程式?
二、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六、水的净化:(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怎样检验硬水和软水?(2)自来水净化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4)吸附过程和消毒过程各是什么变化?(5)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过滤不成功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生活中可用什么代替漏斗?
七、水污染与节约用水: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硫酸根
SO42-
磷酸根
PO43-
碳酸根
CO32-
碳酸氢根
HCO3-
硝酸根
NO3-
亚硫酸根
SO32-
氢氧化根
OH-
高锰酸根
MnO4-
铵根
NH4+
锰酸根
MnO42-
氯酸根
ClO3-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核外电子: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五、原子与离子: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六、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七、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八、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4)能根据物质的质量计算元素的质量或元素的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
九、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3)判断广告其真实性:若标示的含量大于理论含量,则是虚广告。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微观原因是什么?
(2)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能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
(3)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 --- 根据化合价;(2)查配平 --- 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 ---- 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2)比例式必须要列;(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5)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是纯量。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2)木炭、活性炭的特性和用途;(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4) 碳单质的有那些化学性质?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 ,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物理性质有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三个?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缓慢氧化的条件 (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2)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
(3)两者皆满足
三、燃料有关问题 石油的几种产品及主要用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知道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了解我国能源和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知道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利用?主要组成元素?所属物质类别?了解使用H2、CH4、C2H5OH、液化石油气、汽油、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四、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意义?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措施?
五、本单元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要熟记
九年级化学(下)复习提纲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有哪些区别于一般非金属的物理性质?举例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大、熔点高等性质?列举常见的金属之最。
二、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出发,列举金属的用途。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用途;如:Cu、Fe、Al。
三、合金
合金有什么性质?举例说明在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变金属的性能。
四、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百炼成钢”蕴涵着什么化学知识?列举常见的生铁和钢制品。
五、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的观点出发举例说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
六、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能否用铝锅长时间盛放食醋,为什么?
(3)天然水中溶解有一些铁盐,为什么新买来的铝锅烧开水后,在水面会留下一道黑色的印痕?
(4)农业上常用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来配置农药波尔多液,为什么一般选用木通而不用铁铜来配制?如何检验配好的波尔多液是否含有硫酸铜?
七、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1)金属与酸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酸溶液的要求?
(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盐的要求?
八、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的矿物
有哪些常见的铁矿石和铝矿石,写出它们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九、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
(1)铁生锈与氧气和水有关,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只与水接触,不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生锈与氧气有关,氧气必不可少;
只与氧气接触,不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生锈与水有关;水必不可少
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说明: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两个必不可少。
(2)防止锈蚀的原理?方法?说出几种具体做法?
十、了解从铁矿石中铁还原出来的方法(用实验方法将铁还原出来)
(1)炼铁的原理;(2)方程式?(3)实验:步骤,现象,尾气处理;
十一、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1)废电池随意丢弃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2)回收废弃金属具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九单元 溶液
一、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与特征
二、知道水、酒精、汽油等是常见的溶剂
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服上的油污洗去?
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举例说明乳化现象;
(2)用洗涤剂去油污与用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与化学实验;(2)无土栽培的营养液;(3)医疗上各种注射液
五、知道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蔗糖溶液和食盐水中溶质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六、探究NaCl NH4NO3 NaOH 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为什么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表现不同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有哪几种情况?各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七、了解饱和溶液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 、KNO3 、Ca(OH)2溶液分别可以用什么措施变成饱和溶液。
八、了解溶解度的涵义?查看溶解度性或溶解度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1)什么叫溶解度?“20摄氏度,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含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上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A、B两条交于一点,交点的含义是什么?
(3)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可分为哪三种情况?各举一个例子?
九、知道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气体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举例说明?
(2)20℃,O2的溶解度为0.031表示什么意义?
十、了解结晶现象
(1)常见的结晶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溶液?海水制盐是用哪种方法结晶?
(2)如何将KNO3和少量 NaCl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纯净的KNO3晶体?
(3)过滤和结晶这两种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混合物?
十一、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需要哪些仪器?主要步骤?
(2)固体作溶质和液体作溶质(或浓溶液稀释)的区别?
十二、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2)稀释:溶质质量不变
M浓 *C浓% = M稀 *C稀% 或 M浓 *C浓% = (M浓 + M水 )*C稀%
(3)与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反应后溶液质量 = 进入原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溶液质量-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第十单元 酸和碱
一、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或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化)?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两种?它们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分别显示什么颜色?
(2)什么样的花朵汁液适合做酸碱指示剂?
二、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1)酸和碱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2)浓H2SO4和NaOH不慎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3)如何稀释浓硫酸?
三、实验探究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1)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浓盐酸的挥发性?造酒时调节酸度,为何使用稀硫酸,而不用盐酸?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用浓盐酸?
(2)盐酸的用途有哪些?
(3)学会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的用途有哪些?
O2 、H2、CO2 、CO 、NH3 、CH4是否都能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4)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共同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与酸碱指示剂;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与碱;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五、实验探究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实验探究NaOH固体的吸水性?NaOH固体的用途?
O2 、H2、CO2 、CO 、NH3 、CH4是否都能用NaOH做干燥剂?
(2)NaOH和Ca(OH)2的俗称,Ca(OH)2的用途?使用NaOH应注意什么?
(3)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六、学会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2)与酸;什么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4)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七、酸碱性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胃酸过多,如何治疗?如何处理废液中硫酸?被蚊虫叮咬如何处理?
八、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如何用PH试纸测试溶液或土壤的酸碱性?(2)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九、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一、了解NaCl、 NaCO3 、NaHCO3 、CaCO3等盐的名称、俗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粗盐提纯: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操作需要哪些仪器?步骤?都要用到哪个仪器?蒸发什么时候停止加热为什么?
三、如何检验CO32-?常见的沉淀有哪些?
四、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1)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
(2)学会判断一些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五 、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1)植物生长需求量较大的几种元素是什么?
(2)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分别什么?什么叫复合肥?举几例?
(3)如何鉴别氮肥、磷肥、钾肥?
(3)铵态氮肥(铵盐)能否和碱性化肥混合使用?
六、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应该取什么措施?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一、六大营养素: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1)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哪些食物富含糖类或油脂或蛋白质或纤维素? (2)氨基酸在体内的作用是什么? (3)淀粉的代谢过程。
二、知道某些物质(CO、甲醛、黄曲霉毒素)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1)CO如何使人中毒? (2)甲醛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3)黄曲霉毒素使人中毒原因是什么?
三、了解某些元素如:Ca、 Fe、 Zn、 I 、F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人体缺乏Ca、Fe、Zn、I、F元素对人体分别有什么影响?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五、了解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了解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六、用简单的实验区分棉线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织成的不料?
七、用简单的实验区分热固性和热塑性塑料?用简单的实验区分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
每吨煤燃烧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各有多少
按厂家规定要求来,厂家规定汽油标号使用不得低于 汽车 厂家最低要求。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汽油。汽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如果从成分上加以区分,就是单位分子的含碳量差异,单位分子含碳量较低的汽油,具有热值低、密度小、易挥发的特点,而单位分子含碳量较大的则是柴油。汽油是一种烃类混合物,其碳含量也只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数值,这就导致,不同标号汽油其成分往往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自然也导致了汽油的特性千差万别,所以才有各种标号的汽油。
汽油标号只是代表汽油的辛烷值,评估的是汽油的抗爆震能力,95号汽油比92号汽油抗爆震能力更好,可以在压缩比更高、燃烧技术更先进的发动机上稳定使用,对是否耐烧并无影响。理论上92号汽油和95号汽油只在辛烷值上存在差异,可以明确的是92号汽油和95号汽油没有油品的差距,其油品都是一样的,而每一台发动机在出厂前都会给出综合评定,根据发动机的性能等数据特征,提出抗爆性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的 汽车 需要使用什么标号的汽油。
那不同标号的92和95号汽油混合使用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呢,正常情况下,使用95号汽油的发动机加了92号汽油,本质上是抗爆性能减弱了,用车成本上也达到了省钱目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可能会出现爆震的情况,由于燃烧不充分,发动机的积碳问题可能也会越来越严重,反而增加了油耗,也可能会直接导致发动机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所以不建议加入更低标号的汽油。虽然加一箱92号汽油比一箱95号汽油要便宜一点,但是有些车主不明白其中的厉害,贪图便宜加低标号的油,后面造成的损失反而没有达到省钱的目的。
所以按厂家的标准要求来,该加什么油就是什么油,不要因小失大。
我的2017款H9还是95号汽油,2020款开始就改用92号汽油了。
如何测量碳排放量?
0.161~0.296t煤燃烧产生0.383~0.704t CO2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是火电厂平均每千瓦时供电煤耗由2000年的392g标准煤降到360g标准煤,2020年达到320g标准煤。即一吨标准煤可以发三千千瓦时(3000度)的电。
工业锅炉每燃烧一吨标准煤,就产生二氧化碳2620公斤,二氧化硫8.5
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因此燃煤锅炉排放废气成为大气的主要污
染源之一 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千焦)的定为标准煤,也称标煤。另外,我国还经常将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煤的吨数来表示,如1吨秸秆的能量相当于0.5吨标准煤,1立方米沼气的能量相当于0.7公斤标准煤。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
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直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实测低发热量)×该能源数量]/能源总量(吨)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 平均低位发热量 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 20934千焦/公斤 0.7143公斤标煤/公斤
洗精煤 26377千焦/公斤 0.9000公斤标煤/公斤
其他洗煤 8374 千焦/公斤 0.2850公斤标煤/公斤
焦炭 28470千焦/公斤 0.14公斤标煤/公斤
原油 41868千焦/公斤 1.4286公斤标煤/公斤
燃料油 41868千焦/公斤 1.4286公斤标煤/公斤
汽油 43124千焦/公斤 1.4714公斤标煤/公斤
煤油 43124千焦/公斤 1.4714公斤标煤/公斤
柴油 42705千焦/公斤 1.4571公斤标煤/公斤
液化石油气 47472千焦/公斤 1.7143公斤标煤/公斤
炼厂干气 46055千焦/ 公斤 1.5714公斤标煤/公斤
天然气 35588千焦/立方米 12.143吨/万立方米
焦炉煤气 16746千焦/立方米 5.714-6.143吨/万立方米
其他煤气 3.5701吨/万立方米
热力 0.03412吨/百万千焦
电力 1.229吨/万千瓦时
1、热力 其计算方法是根据锅炉出口蒸汽和热水的温度压力在焓熵图(表)内查得每千克的热焓减去给水(或回水)热焓,乘上锅炉实际产出的蒸汽或热水数量(流量表读出)计算。如果有些企业没有配齐蒸汽或热水的流量表,如没有焓熵图(表),则可参下列方法估算:
(1)报告期内锅炉的给水量减排污等损失量,作为蒸汽或热水的产量。
(2)热水在闭路循环供应的情况下,每千克热焓按20千卡计算,如在开路供应时,则每千克热焓按70千卡计算(均系考虑出口温度90℃,回水温度20℃)。
(3)饱和蒸汽,压力1-2.5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27℃以上的热焓按620千卡,压力3-7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35℃-165℃的热焓按630千卡。压力8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70℃以上每千克蒸汽按640千卡计算。
(4)过热蒸汽,压力150千克/平方厘米,每千克热焓:200℃以下按650千卡计算,220℃-260℃按680千卡计算,280℃-320℃按700千卡,350℃-500℃按700千卡计算。按4.1868焦耳折算成焦耳。
2.热力单位“千卡”与标准煤“吨”的折算 能源折算系数中“蒸汽”和“热水”的计算单位为“千卡”,但“基本情况表”中(能源消耗量中)“蒸汽”计算单位为“蒸吨”,在其它能源消耗量(折标煤)其中的“热水”计算单位为“吨”,因此需要进一步折算,才能适合“基本情况表”的填报要求,按国家标准每吨7000千卡折1千克标准煤计算:
3.电力的热值 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按理论热值计算,另一种是按火力发电煤耗计算。每种方法各有各的用途。理论热值是按每度电本身的热功当量860大卡即0.1229千克标准煤计算的。按火力发电煤耗计算,每年各不相同,为便于对比,以国家统计局每度电折0.404千克标准煤,作为今后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
化石燃料详细资料大全
碳排放量,对应的专业术语叫做碳通量(既包括碳排放和碳吸收)。本答案中除了讨论碳排放,还讨论了碳吸收。这是因为如果作为一个排放主体,如果还参与了植树造林之类的减排工程,也是可以抵扣碳排放额度的。碳吸收的测算问题同样重要。
碳通量目前主流的计算方法分两种,一种叫“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法,一种叫“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法
“自下而上”的方法把碳通量分成主要两部分:人为活动,生态系统活动
人类活动包括化石燃料燃烧等,涵盖了汽车尾气等,主要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得到,即根据一个地区的燃料消费量,结合各种燃料燃烧的效率计算排放的碳量。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地区石油、煤、天然气……的消费量,结合经验公式,计算出相应的排放量。其它答案主要在详细介绍这部分的计算过程。这也是实际上最广泛用的统计方式。
生态系统活动则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之一,简单来说生态系统对大气碳的影响包括两个部分:1)光合作用固碳,这部分固定的碳总量叫做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GPP);2)生态系统呼吸(Re),包含植物自身的呼吸,以及动物食用了植物之后的呼吸。这两个部分相减就是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 = GPP - Re),也就是我们关注的生态系统这部分的碳通量。
为了计算NEE,通常会把它拆分为GPP跟Re分别计算,二者都跟太阳辐射、降水、湿度、气温等气候因素,以及地表植被覆盖情况有关。将这种关系,结合相应的数据,就能计算出相应的量出来。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研究课题。
除了这两部分外,还有火烧(如森林大火、秸秆燃烧等,一般通过地方志、或者卫星影像来发现)、海洋吸收/排放、飞机排放、游轮排放……这些排放量比较小、或者不确定性比较低(海洋)
总之“自下而上”的方法就是把碳排放分解成若干分量,然后根据各自的特征进行统计,最后求和得到总得碳排放量。
显然,这样计算有很大的误差,所以最近发展了新的方法,叫做“自上而下”。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这个方法根据大气碳浓度观测,反算地表碳排放。
举个例子,如果知道一个地区每个时刻的大气碳浓度,就能知道这个地区一段时间内碳浓度增加或者减少了多少,这段时间的碳变化量由两部分组成:1)大气传输,也就是风吹来的与吹走的,2)当地的碳排放。第一部分通过连续的大气风速、风向观测就能计算出来,做
甲醇燃烧特性
化石燃料也称矿石燃料,是一种烃或烃的衍生物的混合物,其包括的天然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是由死去的有机物和植物在地下分解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
化石燃料的运用能使工业大规模发展,而替代水车。当发电的时候,在燃烧化石燃料的过程中会产生能量,从而推动涡轮机产生动力。旧式的发电机是使用蒸汽来推动涡轮机的。现时,很多发电站都已用燃气涡轮引擎,那是利用燃气直接来推动涡轮机的。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化石燃料 外文名 :fossil fuel? 别称 :矿石燃料 定义 :烃或烃的衍生物的混合物 种类划分,煤炭,石油,油页岩,天然气,可燃冰,面临现状,环境影响,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燃烧, 种类划分 化石燃料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埋藏在地下和海洋下的不能再生的燃料。化石燃料中按埋藏的能量的数量的顺序分有煤炭类、石油、油页岩、天然气、油砂以及海下的可燃冰等。 煤炭 煤炭是埋藏在地下的植物受地下和地热的作用,经过几千万年乃至几亿年的炭化过程,释放出水份、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后,含氧量减少而形成的。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含碳量非常丰富。由于地质条件和进化程度不同,含碳量不同,从而发热量也就不同。按发热量大小顺序分为无烟煤、半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等。煤炭在地球上分布较为广泛,不集中某一产地。 化石燃料 石油 石油是水中堆积的微生物残骸,在高压的作用下形成的碳氢化合物。石油经过精制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和重油。石油在地球上分布不均,中东占54%,北美占12%,南美占9%,几乎占了可确认埋藏量的3/4。 石油是一种全球使用量最高的化石燃料,耗尽的时间较其他的较慢。可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例如肥料发电、能量高的核能发电和科学不断的进步都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此外,石油使用量高也因为它是石化产品的原材料, 用途广泛。 从1800年至2000年间每年每一种化石燃料 在供给和需求概念原则的建议下,当化石燃料的供应下降,价格就会上升。因此当化石燃料价格高的时候,能源选择性会更多,原先普遍被认为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可再生能源会成为较符合经济效益而开发的能源之一。现时,虽然人工汽油和其他的可再生能源的所需要成本及加工技术较普通的石油生产为高及复杂,但在将来的经济效益较普通的石油生产为高。 油页岩 油页岩是水藻炭化后形成的,含灰分过多,多半不能自烯。油砂是含重质油4~20%的砂子。油页岩和油砂在美洲大陆偏多。 天然气 天然气直接掘于地下,含甲烷为主。在摄氏零下162度被冷却,液化后,作为液化天然气 用大型专用海轮或油罐输送。天然气的分布也非常偏于中东,美洲和欧洲大陆。 可燃冰 可燃冰是发现的储存在深海低的一种以甲烷的固体形式存在的可燃物。 面临现状 在踏入全球现代化的步伐20世纪至21世纪中,化石燃料(fossil fuel)潜在着能源短缺的危机,特别是从石油提炼出来的汽油,是引致全球石油危机的一个原因。现时,全球正趋向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这可以帮助增加全球的能源所需。 人类不断地燃烧化石燃料而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主来源之一),是加快全球变暖的因素之一。此外,生物燃料中的二氧化碳成份是来自大气层,因此发展生物燃料可以减少在大气层上的二氧化碳,因为可靠种植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减低温室效应。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所用的燃料几乎都是化石燃料,即石油、天然气和煤。自然界经历几百万年逐渐形成的化石燃料,可能在几百年内全部被人类耗尽。据观察、研究表明,今天在地下已没有煤和石油在形成。石油也叫原油,它是**到黑色的可燃性粘稠液体,常跟天然气共存,是很复杂的混合物。石油的性质因产地不同而不同,密度、粘度和凝固点的差别很大,例如,凝固点有的高达30℃,有的低到-66℃。热值从43.7~46.2MJ/kg。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差别也很大,从25℃~500℃以上。石油里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分别占83~87%和11~14%。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硫(0.06~8%)、氮(0.02~1.7%)、氧(0.08~1.8%)以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铜)等。天然气从广义上讲,指埋藏在地层中自然形成的气体的总称。但通常所指的天然气只指贮藏在地层较深部的可燃性气体(气态的化石燃料)和跟石油共存的气体(常称油田伴生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还含有不同数量的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等低碳烷烃以及二氧化碳、氮气、氢气、硫化物等非烃类物质。有的气田中还含有氦气。甲烷含量高的天然气叫干气,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烷烃含量较高的天然气称为湿气。我国四川自贡盛产天然气。煤也叫煤炭,它是埋藏在地下的固态可燃性矿物。煤是一种混合物,没有单一的分子结构,经过科学家长期研究,已经有煤结构的普通型式介绍。煤的结构里有大量的碳原子环,一些环相互稠合,另一些环键合成长链。比较常见的有W.H.怀泽的烟煤结构模型,但都还没有能揭示煤的实质结构。煤中有机质元素主要是碳,其次是氢,还有氧、氮和硫等元素。 从探明的储量分析,现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总储量分别为: 石油 1万亿桶 天然气 120万亿立方米 化石燃料 煤炭 1万亿吨按照全世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计算,这些能源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大约还有: 石油 45-50年 天然气50-60年 煤炭 200-220年 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的消耗,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潮汐能),是我们要关心和参与的事情。 环境影响 由于化石燃料是世界一次能源的主要部分,其开、燃烧耗用等方面的数量都很大,从而对环境的影响也令人关注。 开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典型的是煤炭开,包括开对土地的损害、对村庄的损害和对水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平均每开万吨煤炭塌陷农田0.2公顷,平均每年塌 陷2万公顷。中国建筑物下压煤超过48亿吨,其中村庄下压煤占2/3。而且,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环境。 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和江苏五省平原地区,压煤村庄1100个,居住村民百万以上。开造成水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量大面广,平均每开1吨原煤需排放2吨污水更严重的是,在有些地区,由于水源和江河湖海的严重污染,造成居民用水短缺。 化石燃料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燃烧时各种气体与固体废物和发电时的余热所造成的污染。化石燃料时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球气候变化。燃料中的碳转变为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改变了全球的气候,生态平衡失衡。二是热污染。火电站发电所剩“余热”被排出到河流、湖泊、大气或海洋中,在多数情况下会引起热污染。例如,这种废热水进入水域时,其温度比水域的温度平均要高出7~8℃,使生物要离开该水域。 温室效应 科学家警告称,如果人类仍然尽一切可能地燃烧可用化石燃料,世界上多数人口最密集的大型城市将被海水淹没。这些城市包括:伦敦、纽约、东京、香港和上海等。 人类燃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将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从而导致南极冰盖完全融化,出现海平面破坏性上升。虽然南极洲西部冰盖曾是多数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但是最新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南极洲东部冰盖也濒临融化。 该研究报告合著作者安德斯-列维尔曼(Anders Levermann)教授称,如果我们希望能够将东京、香港、上海、加尔各答、汉堡和纽约等城市仍然延续发展下去,就必须避免南极洲东部冰盖融化。 这项研究推断称,无法减弱的碳排放正在导致海平面升高,从整体上威胁南极洲冰盖。如果我们燃烧当前可利用的所有化石燃料,未来南极洲将变成完全没有冰层覆盖的海洋。 未来无限制地排放二氧化碳气体,南极洲海平面将大幅升高,未来1000年将升高数十米,最终导致全球冰盖消融。列维尔曼的同事肯-卡尔代拉(Ken Caldeira)说:“目前并不清楚这种动态冰盖融化是否是可逆转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逆转。依据当前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法停止使用化石燃料,阻止释放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如果我们不能停止释放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一些总计容纳数亿居民生活的多个超级城市未来有一天将沉入海底。” 今年初,科学家警告称,世界必须做好气候快速变化的准备工作。这项研究显示,到2020年,北半球气温每十年升高0.25摄氏度,这一升高幅度至少过去1000年内未出现过。 据悉,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研究员负责的,他们聚焦40年为一周期的气候变迁,总体来讲,由于人类活动增大温室气体排放,从而诱捕太阳热量使全球变得更加温暖。 化石燃料的燃烧 在燃烧过程中,化石燃料中的碳转变为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加重了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尽管因化石燃料的使用,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但随之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也逐渐引起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化石燃料又叫做矿物燃料、矿石燃料。指埋藏地层中的不同地质年代的动植物遗体经历漫长地质条件的变化,以及温度、压力和微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可燃性矿物。所有的化石燃料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所以燃烧时会释放二氧化碳。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化石燃料燃烧。由于化石燃料的开利用规模十分庞大,从而对环境的影响也令人关注。 化石燃料可分为气体燃料(如天然气)、液体燃料(如石油)、固体燃料(如煤炭、油页岩、油砂等)。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使用的最为广泛,也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煤炭是一种混合物,有机质元素主要是碳,其次是氢,还有氧、氮和硫等。由于含炭量非常丰富,煤炭的燃烧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比如,据有关单位计算,我国煤炭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量的八成以上,占中国温室气体总量的一半多,充分说明了煤炭燃烧在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排放中的显著地位。 石油也叫原油,是水中堆积的微生物残骸,在高压的作用下形成的碳氢化合物。石油是一种可燃性粘稠液体, 常跟天然气共存,是很复杂的混合物。石油经过精制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和重油。它石油的性质因产地不同而不同,密度、粘度和凝固点的差别很大,例如,凝固点有的高达30℃,有的低到-66℃。石油里的主要元素是碳,占到了83%~87%,从而造成了二氧化碳的大规模排放。此外,石油中还含有11%~14%的氢,以及少量的硫(0.06%~8%)、氮(0.02%~1.7%)、氧(0.08%~1.8%)和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铜)等。 许多石油开公司正在使用一种向储油层注入二氧化碳来提高油率的技术。这种技术是将收集来的二氧化碳在压缩后通过泵压方式储存在废弃的油田和天然气气田、深层地下盐层水和煤层。二氧化碳与原油混合后,原油的黏性就会减弱,可以更容易流向地面。这样,不但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增加了是石油的产量。 天然气,从广义上讲,天然气指埋藏在地层中自然形成的气体的总称。但通常所说的天然气仅指贮藏在地层较深部的可燃性气体(气态的化石燃料)和跟石油共存的气体(常称油田伴生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有的气田中还含有氦气。相对于煤炭和石油,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天然气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低60%。 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可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环境污染。此外,由于天然气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舒缓地球温室效应。天然气也是较为安全的燃气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气轻,一旦泄漏,立即会向上扩散,不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安全性较高。燃烧一升柴油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甲醇燃料的燃烧特性包括其各种热值、与空气燃烧的理论空燃比、理论体积分数 最小点火能量、 最大火焰传播速度、与空气燃烧的最低与最高极限范围等一系列因素。
汽化潜热是指使物体由液态变成气态所需要的能量。由于甲醇具有极性,而且液态甲醇分子之间有强的氢键的相互作用,结合成较复杂的分子,这种分子称为缔合分子,这种作用称为缔合作用。缔合作用是可逆的,进行缔合时放热,而要减弱或者破坏这种缔合,必须给予较多的热量,因此甲醇汽化时需要较多的热量。甲醇的汽化潜热是汽油和柴油的3~4倍。
当燃料与空气混合成混合气体时,燃料汽化时吸热,对空气-燃料混合气起冷却作用。对于理论空燃比混合气在完全绝热蒸发时,汽油/空气混合气温度将下降21.6C,柴油/空气混合气温度将下降20C,而纯甲醇混合气则将下降约122.4'C.实际上由于温度较高的周围管壁传热,混合气的温度下降得没有那么多。
因此,单位质量的甲醇燃料燃烧产生的热值要低于汽油和柴油。 燃料的热值有高热值和低热值之分。 高热值是指燃料完全燃烧后发出的热量加上燃烧产物之一的水蒸气冷凝后放出热量的总和,它是燃料完全燃烧后所能发出的总热量。低热值则是指高热值减去水的汽化潜热后的热值。 发动机排气中水蒸气所含的冷凝热,实际上是难以回收的,所以燃料的热值常用低热值表示。 发动机是进行热功转换的热机,燃料所含热量是发动机输出功率的能量来源,因而燃料低热值是评价燃料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质量低热值随看甲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M100甲醇燃料的质量低热值只有汽油的45%,但是甲醇汽油混合燃粗理论混合气的质量热值却与汽油的理论混合气的质量热值很接近,都在汽油混合气质量热值的94%以上。考虑到甲醇汽油的汽化潜热比较大,燃用甲醇汽油时,需要对发动机做适当改动和调整。
甲醇的理论空燃比仅为6.5,比汽油和柴油小得多,相当于汽油和柴油的44%左右,因此混合燃料中加人的燃料甲醇越多,其混合燃料的理论空燃比就下降得越多,随燃料甲醇的量增加,甲醇汽油化学当量空燃比逐渐在减小,燃烧放热量也在逐渐减小。山西省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甲醇燃料示范工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甲醇燃料和汽油的替代比为1.5~1.7[8]。替代100万吨汽油需要150万~170万吨甲醇燃料,约消耗原煤300万~374万吨。
另外,甲醇本身含有大量的氧,而汽油和柴油儿乎不含氧,且它们的含氢量大致接近,所以甲醇的含碳量远小于柴油,这也是内燃机燃用甲醇时,CO排放少的原因。
甲醇的最大火焰速度比较高,甲醇的最大火焰速度仅次于氢和乙炔等常用燃料,而高于醚类、汽油和航空燃料等。 柴油机是压缩着火,属汽缸内多点式自发燃烧,难以用火焰传播速度的概念来描述燃烧速度。因此,甲醇燃烧的及时性和限时性较好,可以用于高速发动机,在汽油中掺人甲醇后可以提高其燃烧速度。
点火能量是衡量燃料点火性能的参数,能量越小的燃料在使用时越容易点火。甲醇的最小点火能量仅为O.140MJ,属于点火能量比较低的燃料,因此甲醇掺入汽油中有利于提高其点火性能和燃烧过程。
燃料空气混合气能立即看火的载低温度,称为自燃温度。甲醇的自燃温度为500C,汽油为456C,柴油则为200~220'C.可见甲醇的着火温度较高,这也是甲醇燃料不易压燃的原因之一。
闪点是指在燃料加热过程中,当点火源接近燃料蒸气和周围空气所形成的混会气时,可瞬间产生闪火现象的最低温度,是有关安全防火的一个重要指标。按使田开口杯(油表面暴露在大气中)或闭口杯(油表面封闭在容器内)测定,有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之分,前者通常要比后者低15~25'C.闪点高低对燃油的储存和输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闪点愈低,着火危险性愈大。在开口容器中加热燃料时,加热温度应比该燃料闪点低10C以上,但在压力容器和管道内加热则无此限制柴油的闪点为75C,汽油的闪点是45C,而甲醇的闪点温度仅为11'C,属易燃燃料。
着火界限是指燃料混合气可以着火的最低浓度(着火下限,稀混合气)与最高浓度(着火上限,浓混合气)之间的范围。浓度是以空气中可燃气的容积比(%)表示。甲醇的着火界限在上限和下限两方面都扩大了,为6.0%~36.5%,都比柴油和汽油要宽得多。因此甲醇燃料能够在较宽的混合气浓度范围内工作,稀燃性好,适合于稀空气燃烧,选择运转工况有较大的自由度。虽然甲醇燃料闪点低,容易造成提前点火,但不会因空燃比控制的不精确而导致失火,保证发动机在更宽的混合气浓度范围内稳定工作,而且能使燃料燃烧充分,这对排气净化及降低汽油耗的优化工作有利。
碳排放计算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
典型的系数
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SO2(二氧化硫) 0.0165
NOX(氮氧化合物)0.0156
烟尘 0.0096
CO2(二氧化碳)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推荐值:0.67(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参考值:0.68(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0.69(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克/度)
SO2(二氧化硫) 8.03
NOX(氮氧化合物)6.90
烟尘 3.35
如何计算减排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关键。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44/12=3.67)。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因此要分清楚作者对减排量的具体含义,它们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减排1吨碳(液碳或固碳)就相当于减排3.67吨二氧化碳。
2、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发电厂按使用能源划分有几种类型:一是火力发电厂,利用燃烧燃料(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所得到的热能发电;二是水力发电厂,是将高处的河水通过导流引到下游形成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三是核能发电厂,利用原子反应堆中核燃料慢慢裂变所放出的热能产生蒸汽(代替了火力发电厂中的锅炉)驱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四是风力发电场,利用风力吹动建造在塔顶上的大型桨叶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称为风力发电,由数座、十数座甚至数十座风力发电机组成的发电场地称为风力发电场。
以上几种方式的发电厂中,只有火力发电厂是燃烧化石能源的,才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我国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国家(据统计,2006年全国发电总量2.83万亿kWh,其中火电占83.2%,水电占14.7%),同时,火力发电厂所使用的燃料基本上都是煤炭(有小部分的天然气和石油),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9%用于发电。
因此,我们以燃烧煤炭的火力发电为参考,计算节电的减排效益。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 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千克二氧化碳(CO2)、0.03千克二氧化硫(SO2)、0.015千克氮氧化物(NOX)。
为此可以推算出以下公式计算:
节约1度电=减排0.9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272千克“碳”
节约1千克标准煤=减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68千克“碳”
节约1千克原煤=减排1.781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486千克“碳”
(说明:以上电的折标煤按等价值,即系数为1度电=0.4千克标准煤,而1千克原煤=0.7143千克标准煤)
根据相关资料报道,CO2(二氧化碳)的碳(C)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中,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推荐值为0.67、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参考值为0.68、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参考值为0.69,与以上的推算值(0.68)基本相当。应该说,该系数与火电厂的发电煤耗息息相关,发电煤耗降低、排放系数自然也有所降低。
用同样方法,也可以推算出节能所减排的碳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系数。
说明:上海市节能技改项目申报中要求用的二氧化碳减排系数为2.46(吨/吨标准煤)。
3、节约1升汽油或柴油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根据BP中国碳排放计算器提供的资料:
节约1升汽油=减排2.3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627千克“碳”
节约1升柴油=减排2.63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717千克“碳”
物质密度不同重量也不同,1升水重1公斤,原油1升=0.86公斤(1吨=1.17千升=7.35桶);汽油1升=0.73公斤;煤油1升=0.82公斤;轻柴油1升=0.86公斤;重柴油1升=0.92公斤;1升蒸馏酒=0.912公斤。为此推算:
节约1千克汽油=减排3.15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86千克“碳”
节约1千克柴油=减排3.06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83千克“碳”
CO2及污染物计算
CO2及污染物排放现状——排放系数
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
SO2
0.0165
NOX
0.0156
烟尘
0.0096
CO2 排放系数
推荐值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0.67 (t-C/tce)
2.4567 (t-CO2/tce)
参考值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0.66 (t-C/tce)
2.42(t-CO2/tce)
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
SO2
8.03
NOX
6.9
烟尘
3.35
火力发电CO2排放系数
0.287(kg-C/kWh)
1.0523(kg-CO2/kWh)
IPCC自上而下计算能源CO2
1、某燃料的表观消费量 = 某燃料生产量+某燃料进口量-某燃料出口量-某燃料国际航线加油-某燃料库存变化
2、某燃料CO2排放量 = (某燃料表观消费量×某燃料潜在碳排放系数-某燃料固碳量)×某燃料碳氧化率
说明:潜在碳排放系数--以单位热值含碳量表示,反应燃料热量全部燃烧利用,排放的碳的数量。
(来源:NDRC-ECIDC)
(由表二可以看出,相同热值的燃料燃烧,所排放的CO2是有较大差别的,气体燃料最少、固体燃料最多!)
CO2排放系数推荐数据
单位:kg-c/kgce
出处燃煤燃油燃天然气年份
美国能源部 DOE/EIA 0.702 0.478 0.389 1999
日本能源研究所 0.756 0.586 0.449 1999
中国工程院 0.680 0.540 0.410 1998
全球气候变化基金会(GEF) 0.748 0.583 0.444 1995
亚洲开发银行 0.726 0.583 0.409 1994
北京加拿大项目 0.656 0.591 0.452 1994
CO2简便计算表
能 源
(物料)
节约能源
减排系数
kWh
kgce
kg-C
kg-CO2
1kWh
1
0.400
0.272
1
1kgce
2.5
1
0.680
2.5
1kg熟料
0.509
1k泥
0.376
标准煤燃烧值:29.26MJ/kg ? 1kwh=3.6×106J ? 我国火电发电机热能转换效率大概在34% 计算:发一度电所需标准煤 为: (3.6×106J /29.26MJ/kg)=0.123kg/34%=0.361kg 标准煤 ? 由C→CO2计算CO2: 0.361×44/12=1.324kg ? 综上,节约一度电可以节约0.361kg标准煤,降低1.324kg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 ?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是火电厂平均每千瓦时供电煤耗由 2000年的392g标准煤降到360g标准煤,2020年达到320g 标准煤。即: ? 一吨标准煤可以发三千千瓦时(3000度)的电; ? 工业锅炉每燃烧一吨原煤,就产生二氧化碳2620公斤,二氧 化硫8.5 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 ? 因此燃煤锅炉排放废气成为大气的主要污 染源之一。 ? 一座2,000kW的风 发电机,每 发电 为500-800万 ; ? 可供约2,000-3,000户家庭用电; ? 可 去6620吨CO2; ? 相当于栽种3310公顷(约35平方公里)森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