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油价最新消息_深圳油价最新消息今天
1.在深圳供个D士大概流程?
2.油价一直涨,电车比油车的前景好吗?
深圳天诚家具厂没有搬迁,深圳天诚家具厂成立之初的注册地址就是在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高峰社区陶吓天诚路天诚厂38号1层,而目前深圳天诚家具厂所在地没有改变,还是在原处。所以深圳天诚家具厂没有搬迁。
在深圳供个D士大概流程?
至2021年8月,价格在5元一升左右。
新一轮油价调整将在国庆节之后,因此,大家无需担心国庆节油价会涨价,国内油价正处于年内最低价格,92号汽油价格依然保持在5元时代,但不同地区,价格也会有所不同的,大家要以当地加油站油价为标准。
汽油使用注意事项
沾油料的布、油棉纱头、油手套等不要放在油库、车库内,以免自燃。因为这些沾有油料(特别是润滑油)的棉纱头,在一定的温度下会发生氧化。而氧化时会放出热量,使油棉纱头温度升高,氧化速度又会增快。
这样不断地氧化——升温——氧化——升温的反应,会使油棉纱头温度升高达到其自燃点,引起着火。所以,油库、车库内的沾油抹布、油棉纱头、油手套等物要集中放在带盖的铁箱内,及时清洗回收使用。
油价一直涨,电车比油车的前景好吗?
以下是我在网上搜索的,比较乱,但总比不知道强呀:
1、红、黄的士月租下调不少于815元,绿的下调不少于565元或615元
市交通局出租小汽车管理分局表示,红、**出租车单车月缴定额在目前合同约定的基础上,须按不少于815元的标准下调,绿色出租车普通车型下调标准不得少于565元、高档车型下调标准不得少于615元。业内所有企业须在4月10日前落实这一规定,并向驾驶员公布新的定额标准。
此次调整将督促此前取消或未发放500元油价补贴的企业一并实行补贴。在之前一次的油价上涨时,我市大部分的士企业已向红、**的士每月补贴500元,绿色的士普通车型每月补贴250元、高档车型每月补贴300元。此次下调限额包括了以上补贴在内,因此仍在发放油价补贴的企业中,单车月缴定额实际下调了315元。
交通部门强调,企业不得借下调定额之机,变更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各企业所有收费项目和标准,须仍按照行业清理整顿验收后的相关规定执行。4月20日开始,出租小汽车管理分局将逐一检查各企业执行情况。的士司机如有意见反映,可拨打24小时热线83228000。
全市绝大部分的士使用93号汽油,调价后,93号汽油现价4.55元/升。按照单车日均行驶450公里,日均油耗11公升/100公里,日均总油耗约50公升计算,每辆的士月均增加营运成本约315元。
2、出租车公司:每车月利润2600元
现在许多人认为出租车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这个说法并不确切,缺乏对出租行业的全面了解。”深圳安达客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明元在接受记者访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据他计算,目前该公司每台出租车每个月的平均利润在2600元左右。成立于1991年的安达公司隶属蛇口招商物流公司,是国资委直属的一家国营企业,该公司现有运营出租车465辆。关于465辆车的经营成本问题,蔡明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据蔡明元介绍,465辆车当中有163辆车是公司于2000年从国润公司的拍卖中高价所购,平均每辆车的车牌费为87万元,加上8.3万元税费,共计95.3万元。其余车辆的车牌为公司竞标所得,每辆车的车牌费平均20多万元。
蔡明元介绍说,所有车辆的经营成本包括:车辆牌照费、车辆购置及其附属设施、各种税费、车辆保险、车辆保养费、车辆折旧费、排污费、管理人员工资以及社保、司机社保费、司机服装费及劳保、场地租金等,这些成本均由安达公司承担。司机负担的费用包括租赁费、修理费与汽油费,司机的租赁费为2500元/月,租赁期为5年,总租赁费为:2500元×5×12=15万元,外加3万元押金(5年合同期满后退还),司机需向公司支付18万元。按照安达公司的规定,司机如果要租赁公司出租车,首期需要一次性向公司支付18万元,其中8万元无息给司机。出租车运营后,每月向公司上交13800元,扣除首期所付的每月2500元租赁费,每辆车每月实际向公司支付11300元。减去车辆的经营成本,每辆车每月为公司带来的收入大约为2600元。
月营表显示:一部车月收入过万
记者在安达公司看到了2004年7月与8月的单辆车日平均统计表,统计显示,每辆车日平均营运金额约为1000元,由此可计算出月营运金额:1000×30=30000元。根据2001年有关部门的联合调查报告,深圳市每辆出租车每月汽油费、修理费等成本约6000元,这样每辆车每月的实际收入为:30000-13800-6000=10200元,如果按照两个人承包一辆车,那么每人每月可得到5100元的收入。
深圳安达出租车公司司机吴刚接受记者访时说,自己只开一个白班,晚上将车子租给别人,收入可能比别的好车差一些,但是每月也有四五千元的收入。据介绍,他的捷达一个月要交12500元的租金,白天每天可以收到五六百元,晚上可以收租金200元,一个月收入有5000多元。安达公司:降价不能牺牲司机利益对于出租车价格下调可能带来的损失,安达公司总经理蔡明元表示,企业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决不能让司机让利。他说:“出租司机目前的平均收入大约在4000到5000元,看上去不算低,但司机工作实在太辛苦,所以这次降价决不能牺牲司机的利益!”
网上观点
降低首期承包金
不少网民留言反映,深圳的士首期承包金太高。网友“TATX”说,与其他同等发展水平的城市相比,深圳的士起步价再贵也只是两三元的差别,但相比之下,十几二十万元的首期承包金却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网友“漂泊者”也认为,出租车的许多成本都是由承包司机负担,出租车公司实际只负担了当初买的士牌照的费用、办公场地、人员开支等。而承包期间,司机不仅每月要上交公司一万多元的租金,还要一次性拿出十几万的承包金,负担太重。
取消中间承包层
的哥谭先生在网上留言,建议取消深圳出租车行业的中间承包层,由的士公司直接将车承包给司机,从而减轻司机的负担。他认为,中间承包层是深圳出租车行业一个不正常的现象,而据他估计,在深圳的的士牌照中,至少有1/3存在这种现象。这种情况是指:出租车名义上的承包人是的士司机,实际上是一些利益投资者,即所谓的中间承包层。例如,的士公司以每月11800元的价格把车牌租给中间承包人,承包人再以每月18000元的价格将车租给司机,扣掉维修等费用,承包人每个月至少赚到2000-3000元左右的纯利。事实上,由于十几万的巨额承包金由中间承包层负担,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中间承包人少则承包两台车,多则承包四五台车。简单说,只要有“门路”,手中有钱,不用亲自开的士,却能从的士司机身上常年赚到钱。(
3、企业发包出租车只能收取“安全生产保证金”,其中A类车(帕萨特、红旗世纪星等)最高限额收取12万元,B、C类车(红旗明仕、桑塔纳2000、捷达等)单车收取不超过9万元。
按照规定,原先收取的抵押金和扣除实际摊销部分后的剩余租赁金必须限期退还,退还方式包括4种方式:全额退回给司机;将剩余租赁金转为安全生产保证金;将剩余租赁金分期分批抵充驾驶员的月租金,抵充租金数额不得低于月租金数额的50%;剩余租赁金和原
押金两者合计仍低于安全生产保证金最高限额的,企业不得再向驾驶员追加收取。
该标准规定,企业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每月应按照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深圳市2005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特区内为690元/月),向司机支付最低工资。
该标准还对单车月承包租金实行最高限额。其具体执行方法是:绿色出租车按原标准执行;红色、**出租车单月租金最高承包额按以下公式计算:单月租金最高承包额=168(小时)×2(人)×每小时营业收入定额标准×浮动系数。经过今年1~7月份抽样统计,红、**出租车每车每小时营业收入标准约为38元。浮动系数按A类、B类、C类车进行不同浮动。
据悉,司机清理前月承担总费用高于月租金最高承包限额标准的,必须先降低到标准以内;低于月租金最高承包限额标准的,则维持清理前司机月承担总费用。
后记:我之前有个同事他老公就是在深圳开的士的,她对我说,前几年开的士很赚钱的,但现在好像根本就赚不了钱,还很危险。具体的我也不清楚,毕竟没做个这个行业,奉劝你多打听打听再做打算。。
当年油价逼近8块的时候,大家都说加不起油,于是很多单位车,出租车把发动机改了,改成烧天然气的了。这两年烧气的车多了,结果就是天然气涨价了。结果是烧气比烧油没得便宜,车子还老出问题,动力还不足。
不管油还是气,还是电。 它都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
烧油的车多所以油才贵。等满大街全是用电的,电不见得比油会便宜,你之所以觉得电便宜是因为电阶梯价,而家用电在补贴。等电不补贴,然后都市场化运作,原来在汽油里征收的的“燃油税”“养路费”“教育附加费”放到你车辆充电的电费里的时候。你就会哭,充不起电了。
所以油价,也好电费也好本质是供求关系,和政策的问题,实际对消费者影响不大。
油价涨,物流行业最先遭殃。实际C端用户,你油价就算翻个倍我该用还是用。 一个月多两三百块油钱而已。无大碍。
你现在给深圳那些因为没有燃油车指标的人一个机会,允许他们用现在的新能源指标换燃油车指标。你看还有几台新能源。
前景一片光明,道路无比曲折,想买电动 汽车 的还是等等吧。
新能源车是不错,但是不要只看到它的好处,也不要看不到它的缺点。现阶段电池技术还远远不成熟,缺点让消费者买单了,奉劝大家暂时不要买纯电动 汽车 。
新能源 汽车 的优点
1、动力优越
动力性能方面,由于是电动机驱动,短时间可以提供较大的扭矩,15万的纯电动 汽车 ,其动力性能可以和30-40万的燃油车相媲美,在起步、超车、爬坡等场景优势非常明显。
很多人试开了新能源 汽车 就爱不释手了,因为开起来确实很舒服,动力澎湃随叫随到,百公里提速10秒以内,高速超车随心所欲,高峰的感觉很爽。
2、舒适度好
电动机驱动没有燃油车的发动机抖动、噪音,也没有换挡的顿挫感,坐在车里显得非常安静,这一点是燃油车一直以来需克服的难点。电动车还有一点就是 科技 感十足,感觉就是在一个电子里,开车和在房子里玩 游戏 差不多,还是很享受的。
3、绿牌优势
同样对很多一二线大城市人群来说,买燃油车容易,但上牌太难,据说某大城市上一个牌可能需要多花费六七万以上,摇号也是一个世纪大难题,纯电动 汽车 、插电混动车型就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
4、充电省钱
这一点毋庸置疑,平均一度电6毛左右,百公里耗电15度,也就是说百公里只需花费9块钱,同等燃油车百公里几乎都在60元以上,设用车10年,行驶15万公里,可以节省5万左右,10年保养相对燃油车可以节约1万左右。
新能源 汽车 的不足就更多了,甚至让你无法忍受。
目前新能源 汽车 只有纯电动 汽车 、插电混动 汽车 、氢能源 汽车 这3种,而油电混动、增程式这两种只能说是近几年的新车型,但并不能称之为“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自2014年开始风靡以来,发展势头很猛,而插电混动车型它注定是燃油车和纯电动 汽车 的一个过渡产品。
看看某电动车主的吐槽:
当时选择入手第二辆家用车的时候,曾在燃油车和纯电动 汽车 之间纠结,因为家里已经有了一辆燃油车,想入手纯电车,又担心续航问题,又看到电费那么便宜,每天上下班几十公里,一年确实能省下不少“油费”。
另外纯电动 汽车 自动驾驶对家里不常开车的人还是很有用的,加上炫酷的外观,整车 科技 感十足,试驾之后毫不犹豫就入手了,经过几年的相处,各种用车场景都经历过,深知纯电动 汽车 的优势与不足,也详细算过一笔账,发现它省油并不省钱。
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电池的问题,这东西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害怕开空调,更怕跑高速,市区里没问题,长途就是在折磨自己。
老司机常说,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纯电动 汽车 ,车辆好不好,跑一趟高速,优缺点立马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电动车,在冬天跑高速,全是它的“劲敌”。
刚过去的国庆节,朋友要出去游玩,顺便想体验一下纯电动 汽车 性能,也准备入手一辆,于是借了我的电动 汽车 ,其实借的时候我已经给他说了注意续航和充电的问题,奈何经验不够,最后居然推车。
朋友说他充满电看着续航可以跑600多公里,只花了28块钱,当时不停地说,纯电车太香了,出发之后,全程车速在110-120左右,还开了空调。
到第一个服务区休息时,他看了导航行驶了280公里,再看看剩余续航,只剩160公里了,于是准备充电,但整个充电桩周边全是排队等充电的车,于是搜了下一个最近的服务区,距离70公里。
于是开车继续走,行驶了大概50多公里时,又看看续航,只剩45公里了,他说他大概算了下,根本开不到服务区,于是给我打了电话,问该怎么办,我让他把空调关了,音乐关了,不要给手机充电,车速控制在80-90左右,最好是匀速行驶,不要猛踩电门。
他说全程提心吊胆,每隔一会就要看看剩余续航,太难受了,整个心都凉了,运气还算好,还是熬到了服务区,此时剩余续航只有5公里了。
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服务区充电桩依然全是排队充电的,人还比上一个服务区多,大概有10多个在排队,充电桩虽然有4个,但有两个是坏的,只有其中两个可以用,没办法,只有等。
中间排队要经常挪车,挪了五六次之后,车终于没电了,怎么办?最后找人推过去充电,回来后,一个劲向我吐槽,说充电再便宜也不想看纯电车了,还是乖乖买燃油车。
冬天跑高速对于电动 汽车 来说,耗电是最大的,实际续航里程几乎要打6-8折,官方显示续航600公里,实际续航只能算400公里左右,中途一定要做好充电的规划,刚好遇上节日高峰期,朋友也不算冤。
首先,纯电动 汽车 普遍都使用三元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这类动力电池因其固有的化学属性,在低温或者高温环境下,蓄电和放电性能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实际续航会较少很多,虽然三元锂电池耐低温性能比磷酸铁锂电池好一些,但是依然影响大。
其次,纯电动 汽车 没有变速箱,依靠电机进行驱动,车速越快,电机能耗也越高,这和燃油发动机类似的道理,官方显示续航是按照匀速60千米/小时的车速来计算的,当车速到110以上,耗电量几乎翻倍,因此车速快对电量来说也是一大痛点。
最后,纯电动 汽车 不像燃油车,开暖风比开冷风更耗电,暖风耗电量几乎是冷风的2倍,而在冬季都是开暖风,可以这样说,冬季低温+跑高速+开空调这是纯电动 汽车 续航的“劲敌”。很多人冬天为了里程就不敢开暖风,想想冻得发抖的样子,真是够了。
其实电动车还是适合在大中城市开,家里最好有充电的地方,不适合经常跑长途的,更不适合在严寒季节的北方。
电池技术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期待有更好的电池出现,比如充一次电十几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却可以跑上千公里,比如电池不害怕高低温度,衰减的也很慢等等。
希望电动 汽车 的未来会更好,大家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 汽车 。
我买了辆七万的电车,家里有充电桩,很省。真香。先买了再说。别买太贵的就行了。
电车电池技术还不太成熟,建议现在暂不考虑电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