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的自燃点与燃点_汽油中自燃点低的组分太多和有过氧化物
1.油的燃点是多少度?
2.现行的危化品管理办法中危化品共分为几类
3.危险化学品分几大类、分别是什么
4.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很危险?就是化学的东西。被纳者100分
5.江苏一化工仓库爆炸,油罐被烧塌,化学品爆炸的危害有哪些?
一、8大类。依据GB13690-2009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和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两个国家标准将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分为8大类: ①爆炸品②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③易燃液体④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⑤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⑥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⑦放射性物品⑧腐蚀品。
二、类别:
(1)第1类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2)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临界温度低于50℃时,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3)第3类 有毒气体
该类气体有毒,毒性指标与第6类毒性指标相同。对人畜有强烈的毒害、窒息、灼伤、刺激作用。其中有些还具有易燃、氧化、腐蚀等性质。
(4)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1项 易燃固体 本项化学品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
第2项自燃物品 本项化学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 本项化学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5)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1项 氧化剂: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
第2项 有机过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
(6)第6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1项 毒害品:
具体指标 经口:LD50≤500 mg/kg(固体)
LD50≤2000 mg/kg(液体)
经皮:LD50≤1000 mg/kg(24hr接触)
吸入:LC50≤10 mg/L(粉尘、烟雾、蒸气)
第2项感染性物品:本项化学品系指含有致病的微生物,能引起病态,甚至死亡的物质。
(7)第7类放射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Bq/kg的物品。
(8)第8类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超过6.25 mm的固体或液体。该类化学品按化学性质分为三项:第1项 酸性腐蚀品、第2项 碱性腐蚀品、第3项 其它腐蚀品。
扩展资料:
危险品运输安全操作:
1、从事运输危险品的驾驶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牢固树立对国家企业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责任性。
2、从事危险品运输的驾驶员必须持有公安消防部门核发在有效期内的“危险运输证”
3、运输化学、危险物品要事先掌握了解货物的性能和消防、消毒等措施,对包装容器、工具和防护设备要认真检查,严禁危险品漏、散和车辆带病运行。
4、在运输、停靠危险区域时,不准吸烟和使用明火。
5、凡危险品的盛装容器,发现有渗漏、破损等现象,在耒经改装和取其他安全措施之前,易引起氧化分解、自燃或爆炸现象,应立即取自救,向领导、厂方、当地消防部门报告,尽快妥善处理解决。
参考资料:
油的燃点是多少度?
汽油的燃点是427℃。
在一般大气压下,汽油的燃点427℃,在一般大气压下,柴油的燃点220℃。结果很明显,汽油的燃点高于柴油燃点。汽油挥发快,汽油蒸汽和空气混合时极易点燃。
汽油安全性能的指标主要是闪点,国家标准严格规定的闪点值为≥55℃。闪点过低,说明汽油中混有轻组分,会对汽油贮存、运输、使用带来安全隐患,还会导致汽车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
扩展资料:
汽油的燃点与闪点有关:
汽油的挥发性强,闪点低,差不多在28°左右。闪点是油品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遇明火能发生闪燃的温度,自燃点是油品在达到一定温度时与足够的空气(氧气)接触,发生燃烧的温度。
一般闪点越低,自燃点就越高,所以汽油的闪点比柴油低,自燃点却比柴油高,回到正题,汽油挥发性强(柴油的挥发性可以忽略),闪点低,所以它比柴油更容易燃烧。
柴油的闪点同样很低,也是几十度,比汽油高不了多少,如果闪点低就一定会燃烧的话,那能引发汽油燃烧的火星也足够引发柴油燃烧了。
汽油的平均分子含碳原子数是4--10,柴油是10--22,状(比如火星、火柴)刺激下,柴油更”沉重“,更不容易引发整体燃烧;而汽油更”轻松“,所以一点就燃。
百度百科-汽油
现行的危化品管理办法中危化品共分为几类
这个要看是什么物体。
物体燃烧的温度各不相同,开始燃烧的温度叫做“燃点”。
纸的燃点是45度,木头的燃点是4~47度左右,火柴中使用的红磷,燃点很低,只有26度左右。
燃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危险化学品分几大类、分别是什么
现行的危化品管理办法中危化品共分为八类。
现行的危化品管理办法中危化品共分为八类,分别如下:
第1类,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磨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不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1、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2、温度在21.2℃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57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本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按其性质分为以下三项:易燃气体;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有毒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指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按闪点分为以下三项:1、低闪点液体闪点<-18℃;2、中闪点液体-17℃≤闪点<23℃;3、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1、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磨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者有毒气体的固体;
2、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3、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本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以下二项:
1、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按其危险性大小,分为一级氧化剂和二级氧化剂。
2、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
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险及生命的物品。
具体指标经口:LD50≤500mg/kg(固体)LD50≤2000mg/kg(液体)经皮(24h接触):LD50≤1000mg/kg(固体)吸入LC50≤10mg/L(粉尘、烟雾)。该类分为毒害品、感染性物品2项。其中毒害品按其毒性大小分为一级毒害品和二级毒害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物品的分项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物理形态分项可分为:固体放射性物品:如钴60、独居石等;粉末状放射性物品:如夜光粉、铈钠复盐等;液体放射性物品:如发光剂、医用同位素制剂磷酸二氢钠-P32等;晶粒状放射性物品:如硝酸钍等;气体放射性物品:如氪85氩41等。
2、按放出的射线类型分项可分为:放出α、β、γ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镭226;放出α、β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天然铀;放出β、γ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钴60;放出中子流(同时也放出α、β或γ射线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放射性物品:如镭-铍中子流,钋-铍中子流等。
3、按放射性大小分为一级放射性物品、二级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现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a的固体或液体。
该类按化学性质分为三项: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其它腐蚀品。按其腐蚀性的强弱又细分为一级腐蚀品和二级腐蚀品。
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很危险?就是化学的东西。被纳者100分
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分为八大类:
第一类: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扩展资料:
防灾应急要点:
1、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2、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3、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4、居民小区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当地区(县)值班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在异味土壤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5、严禁携带危险化学品乘坐公交车、地铁、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
注意事项:
一旦闻到刺激难闻的气味,或者发现有毒气体发生泄漏,就要马上取措施:
1、及时撤离现场,并马上通知其他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报警。
2、堵截一切火源,不开灯,不要动电器,以免产生导致爆炸的火花;熄灭火种,关阀断气,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3、有关单位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
4、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要拖延。
江苏一化工仓库爆炸,油罐被烧塌,化学品爆炸的危害有哪些?
照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分类,共分3大类。详见国标!
复杂分类
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按中国目前已公布的法规、标准,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项,即:
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等。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2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3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氢气、乙烷、乙烯、丙烯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氩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氢、氯化氢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分3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乙酸甲酯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醇、乙醇等。
第3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61℃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糠醛等。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如金属钠、金属钾。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等。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
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第六类:毒害品。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这类物质按化学性质分为3项。
第1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磷酸、乙酸、甲酸等。
第2项: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等。
第3项:其它腐蚀品,如二氯乙醛、苯酚钠等。
今天上午9时许,江苏靖江某化工厂仓库发生爆炸。据悉,这个仓库里有燃料罐、柴油罐、汽油罐和化学品储罐。目前,火灾仍在继续。让我们来看看细节吧!
江苏某化学品仓库油罐被烧坏引发化学品爆炸的危害有哪些?
上午9点40分左右,位于靖江新港园区的江苏德桥仓储有限公司某交换泵房发生火灾。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市委常委、市委书记第一时间批示要求:全力科学施救,第一时间疏散群众,确保无人员伤亡,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确保周边生活生产秩序不受影响。靖江市委副书记、赵晔也赶赴现场指挥处置。
目前火势已得到有效控制,无人员伤亡。经过调查和布置,起火点已查明,与火源的所有连接已被切断。同时,当地安监、环保、水利、港口等部门对周边环境进行了监测和评估,无任何异常情况,周边群众生活生产秩序正常。
化学爆炸的危害有哪些?
1.化学品的燃烧和爆炸危险
(1)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在固定的浓度范围内可以发生爆炸,而不是以任何混合比例发生爆炸,不同的可燃物质有不同的固定浓度范围。这个固定的范围通常称为物质的爆炸范围或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来表示。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比如乙醇的爆炸范围是4.3% ~ 19.0%。4.3%称为爆炸下限,19.0%称为爆炸上限。汽油的爆炸极限为1.0% ~ 6.0%;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4.8% ~ 13.46%;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0% ~ 75%;一氧化碳的限值为12.5% ~ 74.2%;氨气的爆炸极限为15.5% ~ 27%等等。爆炸极限越宽,爆炸极限越低,爆炸风险越大。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得的,这个范围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2)最小点火能量
最小点火能量是指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和爆炸所需的最小能量。例如,氢气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019mJ,甲烷为0.25mJ,乙烷为0.25mJ,环氧乙烷为0.065mJ,乙烯为0.096 MJ。最小点火能量越小,越容易着火。
(3)爆炸压力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可燃粉尘和空气混合物以及在密闭容器中着火爆炸时产生的压力称为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称为最大爆炸压力。爆炸压力通常是测量出来的,但也可以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或气体的内能计算出来。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爆炸压力。即使是同一种物质,由于周围环境、原始压力、温度不同,爆炸压力也不同。最大爆炸压力越高,最大爆炸压力时间越短,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越快,说明爆炸威力越大,混合物或化学品越危险。
2.易燃或可燃液体爆炸危险
(1)闪点和闪点
液体燃烧时,在点火源的作用下,液体先蒸发成蒸气,然后蒸气被氧化分解燃烧。在每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汽。随着液体温度的升高,蒸汽浓度也增加。当蒸汽浓度高于其爆炸极限下限时,遇到火焰就会燃烧。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的饱和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能产生火花,瞬间燃烧,称为闪燃。引起闪点的温度称为闪点。当可燃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总是有被火焰点燃的危险。闪点越低,这种化学物质越容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2)燃点
在空气充足的情况下,可燃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火焰或发光)与火焰接触就会着火,移动到火焰后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燃点。
(3)自燃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加热而没有火焰、电火花等火源,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着火温度)。
自燃有两种情况:
加热自燃:可燃物在外部热源的作用下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
自燃:可燃物质在不受外界热源影响的情况下,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过程产生热量,然后长期积累达到物质的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
物质自然发热的原因有:分解热(如赛璐珞)、氧化热(如不饱和油脂)、吸附热(如活性炭)、聚合热(如液态氰化氢)、发酵热(如干草)等。自燃是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危害极大。
3.固体的燃烧和爆炸危险
固体燃烧可分为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加热时先熔化,再蒸发成蒸汽燃烧,没有分解过程;对于复杂物质,加热时首先分解成物质的成分,产生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和液态产品蒸发并着火。
评价固体物质燃烧爆炸危险性的指标主要有燃点、自燃点、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静电火花感度、火焰感度、冲击波感度、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等。燃点和自燃点越低,固体物质越易燃。
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静电火花感度、火焰感度和冲击波感度是评价化学品爆炸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分别指物品对撞击、摩擦、静电火花、火焰、冲击波等因素的感度。例如,有机过氧化物对冲击和摩擦很敏感,当它受到外界的冲击或摩擦时,很容易引起物品的燃烧和爆炸。因此,在操作有机过氧化物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摔、碰、拖、拉、扔、掷等。在氧化固体与还原固体接触后,它们剧烈反应,释放热量,甚至在大气中的水分参与下燃烧。所以危化品要分类存放是夸大其词。
4.火灾和爆炸的破坏。
火灾和爆炸都会对生产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但其发展过程明显不同。火灾发生后,火势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损失的次数迅速增加,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如果火灾时间增加一倍,损失可能会增加四倍。爆炸是无法预测的。有可能爆炸过程仅仅一秒钟就结束了,设备损坏、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巨大损失也将在瞬间发生。
爆炸通常伴随着热、光、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与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条件、爆炸地点有关。损坏的主要形式如下:
(1)直接损害
许多设备、装置、容器等。爆炸后会产生,飞出后会在相当范围内造成伤害。一般碎片散落在100 ~ 500米范围内。
(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物质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以极高的速度膨胀,像活塞一样挤压周围的空气,将爆炸反应释放的部分能量转移到压缩空气层。空气受到冲击的扰动,使得它的压力、密度等。突然改变。这种在空气中传播的扰动叫做冲击波。冲击波的速度极快。在传播过程中,会破坏周围环境中的机械设备和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冲击波也能在其作用区域产生震动,使物体松动甚至被震动破坏。
冲击波的破坏主要是由其波阵面上的超压引起的。在爆炸中心周围,空气冲击波阵面上的超压可达几个甚至十几个大气压。在如此高的超压下,建筑物将被摧毁,机械设备和管道将受到严重损坏。
冲击波大面积作用于建筑物时,波前超压在20kPa~30kPa以内,足以使大部分砖木结构强烈破坏。当超压在100kPa以上时,除了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外,其余都将被彻底摧毁。
(3)引起火灾
爆炸后,爆炸性气体产物的扩散只发生在极短的瞬间,对于一般可燃物质不足以引起火灾,冲击波引起的爆炸风也能灭火。但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会在建筑物内留下大量的热量或残余火焰,引燃从受损设备中不断流出的可燃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蒸气,还可能引燃其他可燃物质引起火灾。
当彩衣中的易燃容器和管道发生爆炸时,爆炸抛出的易燃物质可能会引起大面积火灾,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油罐和液化气瓶爆炸之后。运行中的燃烧设备或高温化工设备被破坏,其热碎片可能飞出;点燃储存在周围的燃料或其他可燃材料也会引起火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