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今日油价表_宁波今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
1.银行股为什么大涨 ?你觉得未来A股走势如何?
2.油价倒挂指的是什么?
3.经济危机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影响
学车报名指导详解
0 5 7 4 – 8 7 3 6 6 3 5 7
第一步,选场地:就近原则
江东:体育馆、车管所
江北:老外滩、孔浦、洪塘
海曙:联丰、高桥、翠柏
鄞州:万里、万达、麦德龙、东钱湖、姜山
北仑:宁职院
镇海:宁大
注:我们名额多,考试安排较快,理论免读20天就能下来,理论考完后45天至2个月左右即可考出,早报早得
第二步,确认费用
9月底10月开始宁波乃至浙江均开始名额限制,政策鼓励市民公交出行,减缓市区私家车数量增长,再加上以后地价上涨油价上涨,学车成本增加,因此总体来说,宁波学车费用只涨不降,早报早实惠,你报或不报,学车人数总是在慢慢增加。
2012.2最新报价
学车学费:3000 (不同场地学费有所差别,多人可适当优惠)
报名杂项:1530 (档案费、理论报名费、考务费、模拟器费等)
考场练习费自付: 50元一个小时(自己交给考场,按小时计算,多练多交)
第三步,登记报名
学车报名需要进行体检、拍照,理论报名o录o入o指o纹,驾校缴费填写申请单,项目众多,因此我们报名提供教练开车接送服务,只需在电话/快捷QQ上留下你的****和姓名,约好接送时间地点即可。
银行股为什么大涨 ?你觉得未来A股走势如何?
国际油价出现恐慌性暴跌之后,欧佩克和俄罗斯就石油减产问题没有达成协议,导致国际油价提升依然艰难。对市场而言,原油已成为比冠状更大的问题。在国际油价下跌的背景之下,会利好股市的那些板块呢?一起来看看吧。国际油价下跌利好的板块:1很多化工品也与原油价格挂钩,防护物资需求短期爆发,聚烯烃产业链受益,可以关注改性塑料、PDH项目、煤制烯烃。其中个股金发科技、道恩股份、东华能源、宝丰能源等涨势不错。2原油价格暴跌跌之下,炼化-化纤产业链下游好于上游。可以关注下游涤纶长丝营收占比较高的企业,如新凤鸣和东方盛虹等。3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利好交通运输业,如航运、海运板块等原油消费板块将收益。其中板块个股包括招商轮船、中远海能、宁波海运、中远海能等。以上就是关于国际油价下跌利好的板块一览,希望对大家投资有所帮助。
油价倒挂指的是什么?
1. 利率上涨:近期随着央行加息以及债券市场利率上涨,银行股表现出了相应的反应。银行股受益于利率上涨,因为它们可以以更高的利率借贷,从而提高收益。银行的净利润与市场利率密切相关,市场利率的上升既能提高银行的利润空间,也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资产风险。
2. 政策利好: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对银行股具有积极影响。例如,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降低银行存款和准备金率等政策都有利于银行的业绩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并且有望推动市场对银行股的投资热情。
3. 估值修复:过去一段时间,银行股的估值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调整,股价相对被低估,出现了大幅上涨带动市场的热度以及投资者对于银行股的关注度
综合来看,银行股的上涨主要还是基于趋势上的大涨,由于市场资金流入,以至于相关券商也发生了联动上涨,对于未来A股的走势,会继续受到政策面、经济面的影响。总体来说,经济表现好会对A股有很好的支持作用,而政策环境会影响市场整体的投资信心;同时,整体估值也会影响市场的风险,当前市场虽然出现了部分主板股的上涨,然而整体估值仍偏高,股权质押成了当下的风险点。未来A股的走势可能会波动起伏,因此投资者还需保持谨慎。
经济危机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影响
油价倒挂,就是说原油的价格高于提炼后的成品油价格
市面缺油但库存充足
3本报记者走访发现,因柴油供应告急,广州许多民营加油站几乎都挂出了“暂无柴油”的牌子,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不时出现断供现象,不少货车排长龙等着加柴油,甚至引发部分路段塞车。
与此同时,深圳、佛山、中山等地也均出现不同程度柴油紧缺现象,各地民营加油站大部分已没有柴油供应,油品供应主要来自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实行限量供应。
国内外油价倒挂是主因
对于目前出现的柴油紧缺,广东省经贸委电力能源处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今年受雪灾影响电力缺口大,成品油需求恢复较往年要快;同时,成品油需求旺盛。
与此同时,国际油价连创新高,已破110美元/桶大关,国内外价格严重倒挂,炼厂加工亏损,地方小炼厂基本停止加工。
对此,进口、批发及零售出现的价格倒挂是不争的事实。中石化集团副总经理周原在“两会”期间表示,当原油价格为100美元/桶时,中石化集团每销售1吨汽油的亏损额高达2000元人民币,而销售柴油的亏损比汽油更高。
不过,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却认为,这一波柴油紧缺行情出现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对调价预期的普遍高企。
“要么调,要么不调,政策一点都不明晰,大家都在朦胧炒作。”姚达明说。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最高一度突破110美元/桶,这使市场普遍认为近期油价要涨,甚至有市场传闻两大集团已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上调成品油价格申请。
姚达明表示,市场对成品油涨价的心理预期正在导致越来越多的油品经营商开始故意囤油,社会加油站纷纷减少了柴油投放量。
实际上,在上次成品油调价之前,广东也都出现过类似油品紧缺现象。去年11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通知,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而在此次调价宣布之前,珠三角城市油品紧缺程度远远超过此次。
中石化广东公司甚至提醒,国家物价部门已明确表示,近期煤、电、油都不会调价,请消费者不要有涨价的恐慌心理,导致盲目抢购油品。
中石化:供应短缺正在解决
有媒体报道称,东部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柴油供应已出现了普遍紧张,深圳、珠海、东莞、杭州、南京、宁波、福州、绍兴、南宁、玉林、武汉等12城市柴油供应告急。对此,中石化集团多位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这一局面正在协调和解决。
根据记者了解,中石化集团近期的供应一直保持着增长。以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为例,其今年1到3月份,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投放广东市场将超350多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0万吨,增长12.8%。
该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其中公司的零售投放比例就比去年同期增加51万吨,增长21.5%。“特别是3月份,将投放125万吨,比2月份增加27万吨,增加21.7%,其中零售比2月份增加22万吨,增加27%,努力稳定成品油市场供应。”
另外,3月份的前15天,中石化广西石油分公司对广西柴油投放量比2月同期增长87.45%,比上年同期增长40.26%,增幅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而目前就深圳市场来说,每天供应当地的汽、柴油总量达8000吨左右,比平时增长约10%~15%,其中柴油库存量有10吨,还有2吨近日到货。
中石化深圳石油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深圳汽柴油库存在15天以上,对保证深圳本地市场柴油供应没有问题。中石化深圳石油公司已增加了深圳市场的汽、柴油供应量,比平时增长约10%~15%。
既然库存充足,为何还出现无法加油的现象呢?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道,当前,由于社会加油站普遍停供、限供,社会消费大面积向两大集团转移,造成两大集团供应压力加大。
所以,广东石油分公司保证属下油站不停供,但由于受加油站罐容以及车辆运力所限,为保证过往车辆都能加上油,在个别路段和个别时段,加油站不得不取定量加油的措施,排队加油的现象偶有出现。目前,该公司的油库、码头、铁路专线24小时作业,做到随到、随装、随卸、随运,及时将输送到供应一线。
茂名石化总经理李安喜也表示,尽管炼油巨额亏损,但仍千方百计增产市场紧缺的柴油。茂名石化正在使月加工量保持在110万吨至120万吨,每日加工原油约3.6万吨,超过了设计能力。在柴油装置方面,该公司也保持两套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最大负荷运转,使每月柴油产量保持在40万吨以上,同时公司降低库存,减少柴油半成品库存近3万吨,增加了对市场的柴油供应量。
广东油气商会的人士也表示,海南当地的油气供应充足,而且当地也在通过成品油管道向广东地区输送更多油品,保证珠三角的供应。
油荒真的来了吗?
部分地区再现柴油紧缺,中石化和中石油在保证供应的过程中,依然还未能让人满意。油荒真的来了吗?实际上,正是因为国际柴油价格倒挂、两大集团保批不保社会,而造成南方部分地区连续几年频繁显现加油难的情景。
当然,原因不止于此。由于雪灾来临,电力短缺,各地电厂包括燃油电厂已经开始加足马力生产。一位广东油气的业内人士说,现在正在向燃油电厂发放补贴,来保证广东当地电力的供应。另外,这一阶段正值春耕季节,柴油供应也开始增加,这都为紧张埋下了伏笔。
同时,调拨成品油不足、运力不够以及部分城市成品油短缺对其周边地区的供给压力太大,也是这段时间以来成品油供应不够的现实原因之一。
但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包括炼油业务的中国最大上市企业,这两年的成品油生产和供应都在上升。
去年,中石化的国内成品油总经销量达到了1.1939亿吨,增长6.9%,其中零售量增长6.18%,为7662万吨;柴油产量为6008万吨,增长3.84%,其原油加工量上升了6.33%,达到1.5558亿吨。
中石油的2007年各项指标也创出历史新高。其去年共加工原油8.24亿桶,比上年增长4.9%;生产汽油2202万吨,煤油202万吨,柴油4735万吨。
那么,为什么我国还会出现成品油加油站的短供、少供现象呢?其实,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原油价格高企,再次让人们看到了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痼疾。
当然,有关部门希望通过稳定的价格,减少人们在汽、柴油所支出的成本,但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大量炼油厂承受着亏损。
尽管从去年中石油的年报中可以看到,其炼油业务的亏损额已在降低,但这是在去年上半年原油价格不高的情况下,所呈现出的业绩。中石油、中石化在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业绩让人担忧。
原油价格高企,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格的平均差距目前可能在1500元/吨左右,高峰时几乎越过了2000元/吨。
两大石油公司保障国内成品油零售供应,在亏本情况下炼油。相比之下,地方小炼厂因为原油价格太高,基本停止加工成品油,只将少量可以实现市场价格的燃料油进行高位抛售。
这就造成中石油和中石化在紧张时对外惜售成品油。因为如果大量销售成品油,那么由于人们预期国内将很快调整成品油,油商们的利润将会被放大,囤油可能性增加,必然会造成市场的进一步恐慌。
简单来说,目前每吨油的利润在100元左右,按照国内成品油几次调整的惯例,每吨上调500元,那么成品油贸易商就会赚取更多的差价。但当他们拿到了更多之后,对于社会供应将会是一个考验。
金融危机会从多个层面上影响中国的旅游经济发展。
1金融危机对旅游投资方向的影响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浙江宁波举办的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上表示,“中国旅游业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现由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由‘大’变‘强’虽是一字之差,但其内涵有质的差别”。我国旅游业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从产业发展角度讲,需要把握好三个重要的环节,即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建立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加快建设一批高品位和高质量的旅游设施。其中旅游设施建设直接与旅游投资相关。而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资金融机构是各国旅游业的投资主要渠道,它不仅影响着旅游经济的正常运行,也会影响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1.1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的规模缩小。
此次金融危机已经导致14家金融机构破产,其它金融机构也是举步维艰,损失惨重。据报道,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七家中国最主要的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债券达3亿多美元。当这些债券成为一文不值的废纸时,中国的银行业将直接损失数十亿人民币,明显地影响公司的盈利业绩。近几天多数银行股跌幅超过20%。旅游业是服务产业,其提供的产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可以预见,金融危机首先影响的就是对旅游的投资。如菲律宾光华集团香港投资公司,1993年在大连金石滩购买土地4.1万平米,1996年立项成立“光华度村”,注册资金750万,项目拟建五星级度村酒店,19年动工建设,但因东南亚金融危机停工至今。同样,东盟许多国家也相继停建了一些旅游设施项目,如泰国同缅甸、老挝合作修建交通旅游设施项目大部分处于停建或缓建状态。
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的测算,近五年来,中国旅游投资总量的年均增幅为12.2%,若保持这一速度,到2010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总量将累计达到19000亿元,但是,12.2%的增长速度是考虑了国外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旅游业的。金融危机会使得国外金融机构控制资金流出,这必然影响未来五年中国旅游业的升级换代,资金将再度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2中国旅游业进入外国市场契机显现。
中国传统旅行社基于不同业务种类的水平分工体系,存在承包、挂靠等不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最终造成了旅游市场 “散、弱、差、小”的顽症。“春秋”每年大约有20亿的营业额(不含机票业务)。锦江是十几亿,云南旅游产业集团大概有7.8亿。市场规模都是在20亿以下,整个旅游产业缺乏集中度。当中国一些有规模的旅行社分别达到50亿营业额时,才有可能比肩国外旅游企业。把握机会完成从“小而全”向“大而专”的转变是旅游业当前发展关键。
发生金融危机的区域会产生大幅度的货币贬值,危机区内的旅游企业也将是经营惨淡。这将是中国旅游企业进行国际化拓展的良机。中国的旅游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但在欧美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国内旅游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力会大幅度减少,旅游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间进行自我整合、完善,联手进入国际市场。
2金融危机对旅游市场的影响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旅游市场就是现实的和潜在的旅游者集合,学者通常把旅游市场划分为国际旅游市场(包括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金融危机会使中国的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
2.1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变化
金融危机必然会影响中国入境旅游规模和引发市场结构的变化。
2.1.1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缩小。
金融危机造成的货币贬值和失业人数的增加会导致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总规模下降。而旅游产品并非是生活必需品,因此,收入下降时,人们首先会减少非必需品的购买,旅游产品就首当其冲,客观上导致出境旅游的愿望会降低。
一方面,金融危机区域的货币会发生较大幅度的贬值。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泰国铢对美元的汇率贬值40%(1:43);马亚西亚货币贬值20%左右; 新加坡货币也下跌了7%以上;19年12月10 日美元对韩国元的汇率跌到1:1719;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也突破了1:130;19年12月10 日美元对印度尼西亚盾的比值为1:4575,比年初贬值60 %以上,新加坡元对美元的比率为1.633:1,菲律宾的比索对美元也降到35.585:1。本国货币的贬值使国民在境外的购买力大大降低,出国旅游费用相对升高,不利于本国公民的出境旅游,许多人可能会改变出境旅游的时间和地点。如亚洲金融危机前泰国人去欧洲旅游只需4万泰铢,后来则要花8万。泰铢的暴跌以及收入的减少,使许多泰国人对出境旅游裹足不前;同时,金融危机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根据美国劳工部2008年9月初公布的数据,美国8月份失业率飙升至近五年来的高点,就业人数连续第八个月下降。8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84000人。就业人数减少的行业极为广泛,其中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业。修正后的6月份和7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减幅均有所扩大,6月份修正后的减幅扩大至减少10万人,初步数据为仅减少51000人。8月份失业率飙升0.4个百分点,至6.1%,创下2003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最近一次失业率低于5%是今年2月份。纽约州官员18日预测说,金融危机可能令该州在未来两年内损失高达4万个工作岗位。货币贬值使得危机区旅游者的财富大量缩水。
另一方面,我国货币汇率近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但由于危机国家货币贬值,会相对的使人民币大幅度升值,间接导致国内旅游产品价格上升,客观上抑制了国外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因此,欧美旅游者的入境旅游规模必然减少。
金融危机会促进危机区域的国家会取许多相关措施限制出境旅游,鼓励国内旅游,保护本国利益,控制资金外流。
如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泰国立即恢复了1991年取消的出境税,并建议将出国人员的出境税提高到每人每次2000铢(约合57美元),而且还提高了办理出国护照的手续费,由原来的1000铢增加到10000铢。另外还要将国际航班机场税由现在的250铢增加到500铢。虽然尚无劝阻国民出国旅游的行动,但大大加强了国内旅游的宣传,动员国人在国内旅游和度。马来西亚也取了相应的措施,增加了出境税和提高了护照手续费。12月初又颁布了新的紧缩措施,“要求国民在国内度”,并提出“为员工提供国内休便利的公司可以享受免税优惠”。马来西亚总理还发起“购买东盟”的行动,“敦促东盟国家间相互购买商品,不买较贵的外国货,以自救方式共渡金融危机”。韩国制定了《克服经济难局对策》,提出“杜绝消费、节省外汇”的号召。为了节省外汇,要求全面禁止一切无关紧要的海外出差;将普通公务员和***员的出国培训压缩15%至50%;必须出国时,须乘坐韩国民航班机;并要求适当减少举办国际活动的次数。同时,韩国还将强化海关管制,通过提高出国税和提高对出国留学、研修人员的审查条件,控制出国外游和留学的过猛的增加。韩国消费者团体等民间组织和普通市民积极响应的号召,自发组织集会、游行,宣传节省外汇、购买国货,控制外游,并呼呼所有的家庭和个人为克服危机贡献力量。大量的市民放弃了出国观光的打算,不少新婚夫妇把出国度蜜月改在国内……毫无疑问,这些政策和宣传一定会影响来华旅游的人数。
欧美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规模的影响已经显现。2008年1-8月累计,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8673.34万人次,同比增长0.35%。其中外国人1646.94万人次,下降2.00%。经测算,1-8月累计,全国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66.86 亿美元,同比下降2.21%。根据重庆新世纪游轮公司分析和欧美市场信息,2009年三峡游境外客源可能减少五成。金融危机导致消费意愿和能力下降是客源减少的主要因素。
2.1.2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变化。
在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变化的基础上,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也会发生改变。2007年的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为亚洲占62%,欧洲、北美洲占33%(见图1),其他国家和地区仅占5%。危机后欧洲、北美洲客源市场会大幅度减少,相应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客源市场会扩大。
尽管中国国际入境旅游人次数与国内旅游人次数相比不大,但其收入所占的比例却较大。如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为13187.33万人次,相当于国内旅游人次数的8.2%,比上年增长5.5%。但实现的旅游收入达419.1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00亿元),相当于国内旅游收入的37.76%,比上年增长23.5%。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亚洲入境人次数变化不大,但结构去有所变化,很多地区、企业将市场开发重点转向欧美国家,欧美入境旅游人次数稳定上升。由于欧美多为远程旅游,因此,平均每人旅游支出较大,抵减了亚洲入境旅游人次数增长缓慢的而带来的收入减少。而本次经济危机爆发于欧美,根据欧美旅游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分析,出境旅游规模会大幅度降低,尽管我们可以依靠强力增长的亚洲入境旅游(见图1、图2),但旅游市场的结构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入境旅游欧洲市场分布看(见表1),主要是俄罗斯,大约占48%,其次是英国、德国和法国,大约占26%。英、德、法是金融危机重灾区,俄罗斯也卷入欧美的金融危机,因此,欧洲市场上英、德、法分额将会大幅度减少,俄罗斯也会有一定的下降。
2.2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结构变化
自1993年以来,中国出境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见图3),从374万人次增加到4095.4万人次,增长了近11倍。2008年1-8月份累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为3067.42万人次,同比增长15.54%。出境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一个不容忽视的大市场。2008年后,金融危机导致货币的贬值会使欧美国家的旅游价格相对下降,对中国旅游者来说,目的地货币贬值越大,到这些国家旅游的费用相对越低。货币贬值的结果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国际旅游业的竞争力,促进这些国家入境旅游的发展。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夏天来美旅游的国际游客增长15%,同一时间,消费增长了20%。
但从出境旅游的目的地国家分布来看,中国处境旅游多数集中在亚洲国家,欧美旅游相对较少,美国仅对中国部分区域开放了旅游市场。2007年出境第一站按人数排序,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澳门、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泰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美国和欧洲国家将会因金融危机而迅速成为中国出国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国家,亚洲国家相对的会有一定比例下降。现有的出境旅游格局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2.3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结构变化
据世界旅游组织(WTO)估计,在每年全世界参加旅游活动的总人次中,国内旅游人次约占90%以上。我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地兴建了一大批人造旅游景点,国内旅游市场无疑是我国旅游业最大的市场。据统计,2007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强劲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
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面依然良好,因此,国内旅游发展趋势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但结构有可能发生变化。受金融危机国家货币贬值的影响,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会增加,部分高收入群体会增加出国尤其是欧洲、美国旅游动机,相应减少国内旅游。但是,国内旅游的农村市场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经济改革的重大决策,会带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民收入有可能大幅度提高,从而引发农民旅游的积极性,弥补出境旅游带来的市场空缺。
3金融危机对旅游支柱产业的影响
酒店业、旅行社和国际航空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的对这三大支柱产业产生影响。
3.1金融危机对酒店业的影响
旅游酒店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基础设施,旅游酒店数量、规模大小和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与景区相比,酒店与其他住宿设施的替代性更大。而且如果经济不景气,旅游预算的下调可能直接反映到住宿预算的下调,企业的差旅预算也将下调,因此高星级酒店的需求相对会受到抑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客源减少,东盟国家的酒店入住率降到了最低点。新加坡酒店入住率由19年的79%降到1998年的71%。越南酒店过剩现象更加严重,在危机爆发之前入住率仅有30%~40%,到1998年第一季度降至20%。印度尼西亚酒店客房的开房率也从危机前的75.8%降到1998年的35%。
2008年10月,史密斯旅游调查公司(Smith Trel Research)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全球星级酒店在8月都经历了客房入住率下降。2008年广交会期间,广州部分五星级酒店预订率较低。已往交易会房价飞涨、一房难求的景象不再,各大酒店的报价也继今年的春季交易会以来,创交易会价格新低。2006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如家,最高估价达到50.08元。近52周来,最低股价只有9.50美元,股价遭遇腰斩后再遭腰斩。近半年以来,如家的股价也从20多美元直线下落至10美元左右。这说明消费者对酒店业的预期大幅度下家。据了解,2008年5月开始,三亚酒店业游客接待量明显下滑。三亚旅游产业发展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三亚各酒店接待境外游客量为34.7万人次,同比减少了7.39%,仅完成了全年的55.43%。
在美国和欧洲,每间客房收入增长率在2008年8月已减缓到1.0%,而去年同期为12.6% ,2008年第2季度的亚太区消费者信心指数为56.0,而去年同期为69.3。
3.2金融危机对旅行社的影响
旅行社是旅游六要素的组织者,是联通旅游目的地和游客之间的桥梁。相比景区和酒店,旅行社由于无法控制,议价能力比较低,可替代性也最高。危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已毋庸置疑,因此,旅行社为争夺客源的竞争会十分激烈。大型旅行社有的因实力较大,在与航空公司、酒店的讨价还价中占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以较低的团费吸引游客,实行薄利多销,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一些中小型旅行社竞争实力较弱,往往难以为继,生存空间受到极大威胁,不少旅行社在竞争中被无情淘汰。例如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印尼雅加达一个大型旅行社由于业务急剧减少,营业额下降60%~80%,被迫关闭了16个分社,出国旅行服务部裁员多达94%,由85人减至5人。
据悉,东莞光大交通旅行社已于2008年9月中旬停业,这也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首家关门的东莞旅行社。目前广东的小旅行社已有1/10处于歇业状态,员工或被终止合同,或被遣散回家待岗。一些大的旅行社也只能通过调整产品线路等应对困境。首旅股份2008年10月15日暴跌9.07%,以8.22元收盘,最低价达到8.20,这一价格距离62.44元的最高价缩水86.87%。由此可见旅行社经营的“严冬季节”已经带来。
3.3金融危机对航空业的影响
危机对国际航空业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受到高油价和市场需求下滑的双重打击,全球航空业正面临着自“9.11”以来最恶劣的生存环境,而金融危机无疑是雪上加霜。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资金紧张,一些国家纷纷取消了原有购机订单。马来西亚就被迫取消了购买24架波音飞机(包括新型B747)的订单,泰国也将购买宽体远程客机的改成租赁。已成立57年的菲律宾航空公司遭受打击最大,1998年8月菲航负债超过20亿美元,被迫于9月23日宣布倒闭。此外,在整个旅游业的降价风潮中,各国航空公司也被迫应战,为争夺客源竞相降价。如马来西亚机票价格比危机前下降30%,菲律宾和印尼的机票价格都下降了50%。
根据IATA预测,2008年全球航空业将亏损23亿美元。此外,2008年上半年全球一共有25家航空公司宣布倒闭或运营终止。预测报告称,继2008年7月份国际旅客数量下降0.5%后,亚太地区航空公司8月份国际旅客数量再度减少了3.1%。2008年南方航空8月份的整体运载率为62.75%,同比下降5.48%;客座率为71.69%,同比下降8.73%。最后一个公布数据的东方航空,其8月份的整体运载率为61.71%,同比下滑3.84%,客座率为69.43%,同比下滑8.63%。
欧美金融危机还将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危机的影响正在逐步扩散,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逐步下降。这将是国际旅游业前所未有的一次灾难。清醒的认识金融危机可能对中国旅游业产生的影响,有利于中国未雨绸缪,果断决策。危机可能带来旅游业的巨大损失,但也会为中国旅游企业提供海外扩展的机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抓住国际拓展的机会,中国的旅游业会在危机中壮大、成长;中国的旅游经济也会在危机中健康发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